思想教育

兰州大学“身边化学”科普志愿服务队云支教学习进行时(一)

发布日期:2024-01-28 17:12:00 点击量:

于学生而言,对学习的热情和渴望是弥足珍贵的财富。在经过前一天的授课后,阿都乡一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这让团队每一位成员都对本次支教充满了动力,并将持续采取合理合情而又行之有效的措施,把学生们对学习的激情延续下去。

1月28日上午9时,由邱天乐为同学们带来“神奇的DNA”一课,以基因的物质基础——DNA为导航,带领大家畅游在生物遗传的神秘海洋中。“什么是DNA?”这一问题一提出来,便引起了一群初中生小朋友们的好奇,脑子里或许已经浮现出了生化危机或基因变异等一系列的奇思妙想。从“DNA的本质”、“DNA的性质”到“DNA对生命体的意义”再到“如何提取DNA”,邱天乐详细地一一为大家讲解阐述,耐心地为大家解答疑惑。他告诉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用水果、洗洁精、水和酒精等常见物品对DNA进行粗提取,这一原理是利用了DNA与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提取DNA的同时去除其他成分。

 

 

 

课后,罗延誉同学利用上课所学知识粗提取了DNA。他将水和洗洁精按照9:1的比例混合,再加入一勺盐均匀混合即得到碱皂溶液;在碱皂溶液中加入碾碎的蔬菜,洗洁精破坏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用滤网和纱布过滤得到除去固体杂质的滤液;最后向滤液中加入酒精溶液,DNA不溶于酒精,但是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此时溶液上层出现白色纤维状物质,此物质即为DNA。罗延誉同学认为这种动手操作的简答实验极大地激发了他的探索兴趣和对微观层面生物知识的好奇心。

 

 

 

生活中的日常物品不仅可以用来粗提取DNA,也处处蕴含着概率论。下午15时,孙海斌就为同学们讲述了“生活中的概率论”。他通过彩色动图和趣味图表可视化地展示了生活中的概率实例,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什么是概率”、“概率和频率有什么区别”以及“什么是条件概率”。紧接着,孙海斌引用经典的“三门问题”转变了学生们对数学概率的畏难心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大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jpg

课堂的最后,孙海斌举出“掷硬币”、“掷骰子”、“黑红球”的经典例子,带着同学们一起练习简单的课后习题,通过与同学们云端互动进一步了解他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他分享的18世纪英国数学家Thomas Bayes提出的观点和Bayes公式的由来更是告诉同学们:“当我们无法知悉一个事物的本质时,可以通过与事物本质相关的时间出现的多少取判断其本质属性的概率。”

1.png

今日的课堂带领孩子们了解到,无论是生物还是数学,均与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可以带上爱好和确立的目地对生活中的事情开展观察,但观察生活并不仅限于用双眼“看”,还需要根据多种多样感觉和方式去探寻生活、感受生活哲理,那样才可以从多方位提高感受力,对生活的一点一滴感受得更加深入。

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