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官网

“我把兰大化学故事讲给你听”系列活动第九期—— 专访张自义先生、陈立民先生

发布日期:2021-06-17 10:46:00 点击量:

2021年6月,betway必威党委开展“我把兰大化学故事讲给你听”第九期活动,专访betway必威退休教师张自义教授、陈立民教授夫妇。此次专访交流活动由betway必威有机化学教工党支部组织,兰州大学校长助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许鹏飞、betway必威院长梁永民、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为、betway必威副院长惠新平、党委副书记贾静和有机化学教工党支部党员代表参加访谈。

图片1.jpg

 

张自义先生:

艰苦环境,漫漫求学

张自义先生1953年考取兰州大学化学系,1957年毕业留校任教。起艰苦而坚定的求学生涯,先生感慨良多。兰州虽为甘肃省省会,但上个世纪50年代整体条件状况还是较差,没有高楼,多是平房,用水也极其不便。马路上尘土飞扬,南北两山没有绿化,电灯尚未普及。兰州大学的情况也是一样艰苦,化学系作为当时兰州大学理科群中最大的,坐落在萃英门天山堂——一个四层的简易楼房中。实验室中许多设施不完备,实验加热要用煤油炉和酒精灯,没有配备风橱、冰箱和烘箱,自建的小水塔因水压不够,加热回流得使用高位瓶,过滤依靠油泵,许多教师没有单独的实验室。1957年,兰州大学由萃英门搬到盘旋路新校区,我们才拥有了相对先进的新化学楼,实验室条件才有了根本的改观。

 

恩师难忘,传承教学

化学系当时建立了4个专业方向。有机教研组请来了苏联石油化学专家斯克里普尼克教授,成立了石油化学专业,张先生及同门为了第一届石油化学专门化学生,学习门化方向课和专门化必修课。张自义先生谈到,有机化学结构理论即物理有机化学和石油化学的课程均无人承担,据说当时有机化学结构理论仅有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开设,石油化学也未进行过授课。此情况下,刘有成先生欣然承担了这两门课的主讲任务并亲自编写有机化学结构理论义。刘先生的讲义取材很新颖,是西方当时同类课程内容的精华,如脂肪族化合物的SN1和SN2亲核取代反应、过渡态理论、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反应芳烃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有机取代基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等。”——正是刘先生的精彩讲授,让自己对有机化学结构理论产生了浓厚兴趣。留校工作后,他欣然接过了这门课程教学工作的接力棒。

张自义先生:“有机化学结构理论即物理有机化学在化学中的作用,就像是维生素对于人体的作用一样,虽然可能占的比重不大,但是不可或缺。”他深情勉励青年教师:讲课是一门学问,不是凭空就能讲好的,要重视理论,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讲好一门课。在课程安排和讲授内容上也要下功夫,重点突出,学生才能从课程中学习到重点。

 

图片2.jpg

 

蹑景追风,立志科研

1957年年底,刚留校工作不久的张先生就接手了一项重要任务。当时兰州无原始状态的原油,为配合苏联专家从事石油化学研究,在系领导的讨论决定下,张先生和一位学校行政干部欣然前往玉门、新疆石河子、克拉玛依等产油区油井进行现场采集经过数月的艰辛行程,两位从千里外运回了产自不同油井、组成不同、色泽不同的十桶原油,为石油专门组开展科研奠定了原料基础。

真正开始恢复搞科研是到文革后期。1973年,张先生接受化学工业部《沙子炉裂解碳五馏分中抽提合成橡胶原料异戊二烯》会战任务,承担了石化部碳五抽提异戊二烯(化学工业部《砂子炉裂解碳五馏分中抽提合成橡胶原料》)这个课题。阻聚剂是碳五抽提大项目中的一个关键项目,当时国内没有人搞阻聚剂,现在查到的关于高分子阻聚剂的文献几乎都是当时兰大人搞的。北京石化院有四个塔(柱子)搞验证,在国内率先合成“二乙羟胺(DEHA)”及“2,2,6,6-四甲基哌啶酮氮氧自由基(TMHPO)”两个高效阻聚剂。最后这个研究成果在1983年与北京化工研究院一起获得了国家“六五”科技进步奖。

在杂环化学研究领域中涉及:?f唑、?f唑、噻唑、噻唑、吡唑、三唑、三唑啉、四唑、哌啶、嘧啶、吗啉、氮杂卓、噻嗪、喹啉以及稠合杂环等环系。在合成基础上,制得一批有广谱抗菌性(含抗结核杆菌活性),促进植物生长、除草及抗癌功效的新型杂环化物。尤其头孢类化合物,经北大医学部临床药物所抗生素室评价证实: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有抑制作用。研究成果先后获得1990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4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杂环化学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

 

 

陈立民先生

 

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1956年,兰州大学位列全国12所综合性重点大学第八位。作为班内成绩优秀的同学,陈立民先生自武汉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和其他5位同学一道,跨越千里,来到西北,来到兰州大学化学系。“当时是个22岁的年轻人,不敢跟家里说要来大西北,快上火车了才告知家人要来兰州。”陈先生说:“国家要发展大西北,以石油建国,兰州是石油城,就来了。当时的铁路还是试通路程断断续续,但是到了兰州感觉很不错,一下火车只看到一座特别雄伟的高山,然后坐马车走了一个多小时到萃英门的校区

 

 

绰号“陈不倒”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当时给我们带实验的是黄文魁先生、周耀坤先生。”身份从学生转变为老师后,陈先生有意识的跟在两位前辈教师身后,留心学生会提什么问题,前辈怎么回答。“两个礼拜以后,心里有数了,就和他们并排走了。第三个礼拜,第四个礼拜走前面了,黄先生他们跟在后头了我就知道会有一些什么问题出来。学生还没有问题的时候我就提前跟他们讲,你们要注意什么。学生给我起的绰号叫“陈不倒”,问不倒。”陈先生不无自豪地说到。

图片3.jpg

 

化学系是凭手干出来的

陈先生说:出国又回来后,作为兰大化学人的骄傲感更为强烈了。兰大人最大的风格就是踏实和上进心。当年组织全国6位赴美留学生进行辅导答疑考试,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都很厉害,北大是8人考取4人,我们是6人考上4人。北大的邢其毅、张先生,南开大学的王积涛、周秀中,还有南京大学胡宏纹,一说起兰州大学,都觉得非常了不起。“我们化学系是凭手干出来的,不是凭嘴巴说出来的!躲在山沟沟里面,也照样能飞出金凤凰。”

1958年江隆基校长任职后,教学气氛有了很大改观,教师教得有劲,学生学得有劲。陈先生每周给有机组进行讲课,包括如何活学活用、教育学生,大家一起讨论教学大纲,辅导答疑改试卷教材,虽然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但老师们教书育人、学生们勤奋好学,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氛围,虽然学校地处西北偏远地区,但大家不妄自菲薄,逆境出人才。——陈先生平实的语言、坚定的眼神,让每一位在场在化学晚辈动容、鼓舞。

 

课堂最后五分钟留给学生

陈老师也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喜欢听课要做到三点:一是上课不拖堂;二是讲课不带讲稿,但可以准备小纸条;三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小常识作为案例,来解释难懂的化学原理。陈老师还认为,上课最后5分钟现场出题,让学生回去作答,有利于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课堂所学内容。对于学生管理,陈老师更有一套自己的方式和方法,秘诀是“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陈老师认为学生天生是懒惰的,如果老师不管,学生永远不会学好,所以每次在大考之前,她都会请学生看电影,看完电影了把电影票交给她,然后学生就好好学习,直到考完。


最后,张自义先生和陈立民先生嘱托在场新一代化学教师要坚持育人初心、坚守讲台阵地,并深情寄语学院:“坚持初心,实现梦想!发扬朴实上求的兰大精神,力争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


人物简介:

张自义,男,1932年出生于陕西陇县,195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83年10月至1984年10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化学系,在国际著名有机化学家陈德恒实验室从事研究。先后从事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物理有机化学及杂环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编著《物理有机化学概要、习题及解答》(198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该书1991年获得甘肃省优秀教材一等奖, 1992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翻译英国有机化学家基尔克雷斯特《杂环化学》专著(1992年兰州大学出版社)。合编《有机立体化学原理及应用》(1996年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主持承担过化工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甘肃省科技项目等十余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六五科技进步奖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陈立民,女,1934年出生于湖南武冈。1956年武汉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毕业,同年到兰州大学化学系任教。1987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化学系,在著名华人有机化学家、系主任陈德恒教授实验室从事有机硅化学研究。主讲有机化学与立体有机化学两门课程。参与改革开放后批有机化学出国留学生全国有机化学考?命题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合编《物理有机化学概要习题及解答》(198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该1991年获甘肃省优秀教材一等奖,1992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编著《有机立体化学原理及应用》(1996年甘肃科技出版社)